您的位置:世界金融网 > > 快讯 > >

“一带一路”行记·印尼丨为何越来越多的印尼人开始学中文?

发布日期: 2023-08-01 12:22:45 来源: 证券之星  阅读量:625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李依农印尼报道

“中国的女生皮肤很白,眼睛大大的,很漂亮。”在印尼北马鲁古省哈马黑拉岛中部地区Gemaf村的一所中学,初一女生Sally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说起对中国女生的了解。她还表示,自己想学习中文,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到中国旅游。Sally对中国充满好奇。而这种情感,很大程度上源自中国和印尼一直以来紧密而友好的关系。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前往印尼实地走访报道,第一站前往位于印尼北苏拉威西省美娜多。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所坐的航班也是从广州到美娜多的首个航班,标志着时隔三年,中国游客重返印尼除巴厘岛以外的另一个世界级旅游地标。还没下飞机,记者就已经感受到印尼民众的热情——飞机迎来了“过水门”仪式。在进入机场大厅前,美娜多小姐代表向乘客献上鲜花和类似“哈达”的围巾,据悉这是印尼当地人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的一种礼仪。机场一众工作人员亲切地说着“你好”,向中国游客们问好,这一举动让人倍感温暖。而机场里的一些APP指示牌处,也都有中文标识,给游客们提供便利。

在印尼,虽然印尼语仍是主要的官方语言,但随着中印尼之间的交往日益加深,在印尼国内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在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担任中文翻译的戴薇,就是其中的一员。

戴薇是一名95后,之前曾在中国留学三年,专门学习汉语,目前在电建工作已经5年了。她告诉记者,自己日常的工作是为电建进行中文和印尼语的翻译工作,而她此前的工作主要围绕着中印尼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

“在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会碰上很多需要沟通和协调的事项。但语言不通的问题,始终是与我们与印尼民众之间沟通最大的障碍。”电建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此时,精通中文的戴薇成为了中方工程人员与当地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针对建设问题,戴薇会利用其语言优势为村民释疑,消除他们的顾虑。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当地村民对她所在中国企业的信任度。

随着中国和印尼两国经贸合作势头日益强劲,在印尼懂中文的人才成了“香饽饽”。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印尼华裔都能自如地用中文进行表达和交流。凭借着这一优势,他们也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越发重要的作用。

郑永兴在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区工作,他是印尼第三代华人。他告诉记者,从初中开始,家里人就要求他学习中文,“那时候每到下课,同学们出去玩耍时,我还要在补习班里学习中文。直到长大,特别是在工作之后,我才充分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在园区日常工作中,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郑永兴所起到的作用可谓重要。他告诉记者,园区中很多岗位,特别是技术岗位,需要中方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在这过程中,郑永兴就需要运用其熟练掌握中文和印尼语的优势,向印尼籍员工翻译中方人员所说的技术指引。正如他所说的,印尼籍员工与中方技术人员之间不仅使用不同的语言,还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他的角色就相当于传达信息的“桥梁”,以此协助园区完成生产的任务。

在青山园区工作,同为印尼第三代华人的吴水春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体会到会说中文的好处。因为懂中文,她可以协助园区员工与周边村民进行沟通,也能更好地参与园区人员管理。与此同时,她跟身边的中国员工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吴水春告诉记者,目前她的两个孩子也都在学习中文。她表示,虽然她能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但目前读和写的能力还是十分有限,希望孩子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中文。更重要的是,她希望借此培养起孩子对中国文化的归属感。

“我们是印尼人,家也在印尼,但‘根’在中国。学习中文不仅让孩子们更了解自己的祖籍国,也为未来做好准备,寻找作为华人可能面临的机遇。”吴水春说道。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