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28年,巨人集团前总部大楼要复工了,史玉柱曾反思: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决
曾规划建设为“中国第一高楼”的巨人大厦,在烂尾28年后,终于迎来复工转机。
近日,珠海市公布“巨人大厦改造提升及公共停车场项目”等四个重点城市更新项目备案信息,总投资55.48亿元,均由正方集团实施。其中,巨人大厦改造备受瞩目。
公示显示,巨人大厦改造总投资16.67亿元,计容建筑面积157400平方米,新增1537个公共停车位。项目将于今年10月正式开工,预计2029年12月完工。
巨人大厦原计划用作巨人集团的总部,却在动工3年后陷入停工状态,至今已烂尾28年,成为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最不堪回首的过往。
上世纪90年代,史玉柱曾一手缔造出“巨人”的神话。这个刚刚从深圳大学研究生院毕业的年轻人,靠着自己开发的电脑中文文字处理系统,在短短5年时间内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财富榜第8位,迅速成为无数人眼中的创业天才。
意气风发的他计划建造18层的集团总部——巨人大厦,满足公司员工的办公需求。然而,楼层不断加码,从18层到34层,再到64层。1994年初,巨人大厦开工典礼时,史玉柱正式宣布,巨人大厦将建成78层高的“中国第一高楼”。
为了建设这个中国第一高楼,初步测算,巨人集团需要投入12亿元才能完成。相比于最初计划的2亿元,整整翻了6倍。
对于巨人集团而言,要拿出这样一笔钱不容易,激进的举动埋下了日后危机的种子。
在巨人大厦动工的前一年,欧美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的禁令正式失效,惠普、IBM等海外企业抓准机会大举入境。相比于这些国际巨头背后雄厚的资金实力、技术体系及管理水平,刚刚成长起来的本土电脑品牌还不是对手,巨人集团同样也不例外。
为解决企业未来发展问题,史玉柱很快决定跳出电脑产业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并快速将目标确定在保健品和药品产业上。当时,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在太阳神、飞龙等企业的“广告催肥”下迅速发展,年产值从十几亿元的规模增长到超过300亿元,用了不到十年时间。
善于营销的史玉柱,很快在混乱无序的保健品市场里如鱼得水。依靠巨额广告预算跟强大的地推团队,巨人集团在保健品市场迅速打开局面。据媒体报道,其主力产品“脑黄金”仅用两年时间就为公司贡献了3亿元利润,成为巨人集团新的摇钱树。
但就在巨人集团向市场推出新的一轮12款保健产品不久后,保健品市场格局出现大变。1995年下半年,国家卫生部对200多种口服液进行抽查,宣布不合格率为70%,在全国上下一片声讨中,保健品市场从顶峰跌落谷底。
一直依靠保健品的利润覆盖巨人大厦施工投入的史玉柱,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1997年2月,巨人大厦仅完成地下三层和地上两层的施工,但现金流断裂的史玉柱已经无力继续,巨人大厦正式停工。
2001年时,因无力偿还巨额债务,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将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唯一值钱的财产,也就是巨人大厦在建工程及相应土地使用权裁定给19个债权人,由19个债权人按份共有。不过,复杂的产权关系与高额的土地出让金欠款,让巨人大厦成为“烫手山芋”。
转机出现在2019年,珠海市香洲区成立烂尾楼整治专项小组,区属国企珠海正方集团牵头介入。面对19家权益人分散、土地权属未过户等难题,正方集团耗时一年半完成权益梳理,联合赛纳置业和史玉柱关联企业士安公司(持股25%),合资成立珠海正方盛世投资有限公司,并于2021年以4.02亿元拍下项目。
“我再也不想看到这个鬼地方了,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决策失误,也是我的伤心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史玉柱曾反思说:“好大喜功,我真是昏了头。”
“未来,巨人大厦项目将根据政府批复方案规划重建。”珠海正方集团官微曾提到。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烂尾28年,巨人集团前总部大楼要复工了,史玉柱曾反思:这是我
- Commvault亚洲区副总裁MichelBorst:越来越
- 松江区与临港集团座谈会举行
- “冷烟花”并不冷,节庆燃放安全与欢乐需并重
- 民政部发布新规范,力保居家失能老人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 中国汽车商品出口“一带一路”国家增长显著,新能源汽车成亮点
- 乘着“冬”风,东北迎来冰雪经济新机遇
- 春节期间一线城市楼市回暖,返乡置业成新趋势
- 京东外卖入局,外卖市场竞争再升级
- 给A500“做加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基金投资
- 定调超大特大城市将带来哪些新机遇?专家解读
- 在“九门四阁”间感受筑城文化魅力——2025年贵阳城市文化打
- 超讯通信:设立新公司完成工商登记
- 曙光集团IPO:超半数营收来自中石化,募投产品价格一年下跌超
- 老龄化加深背景下,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服务消费新升级
-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迅速,手机产量与出口双提升
- 节日消费带动仓储需求增长,1月中国仓储指数升至近期高点
- “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加速推动“中国智造”迈向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