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出海观察:上海如何以创新政策供给护领“出海”新潮向?
随着全球经济融合不断深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迈向国际舞台,在机遇与挑战中寻求新发展。从改革开放后的产品出口,到今天的企业出海,其中转变意味着什么?而此次中国企业“走出去”,又应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行稳致远?
对此,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阎海峰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中国企业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生产制造领域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并以较之出口更具挑战性的出海方式参与全球竞争。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正在从过去的国际生产和服务的配角逐渐成为主要参与者,从全球企业竞争的规则追随者、接受者逐步在一些领域升级为规则的引领者、制定者。
阎海峰指出,出口是凭借国内产能优势、成本优势让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国际贸易,是国际化的初级阶段;而出海则是具备制造、创新及跨国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在海外进行全价值链布局,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更高级、更全面的国际化战略。
从“出口”到“出海”的转变,其“内因是中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内产业生态系统的日益成熟,而外因则是近年来地缘政治变化引发的‘脱钩断链’,以及关税贸易壁垒的不断升高。”阎海峰分析说。
对于此番掀起的中国企业“出海潮”,阎海峰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企业作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微观主体,参与全球竞争是一道“必答题”,而作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高水平走出去”也是必然要求。
他进一步解释,“高水平走出去”不仅是自发而更应是自觉的,是更加系统性、有组织的,是对标高水平经贸规则、向价值链上游跃升的“走上去”。
但阎海峰提醒,尽管“出海”浪潮澎湃,但出海与在国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的能力要求大不相同。出海企业需要具备三种专有优势,即如技术、品牌等的所有权优势,如资金、人才等能够进行跨国运营的内部优势,以及投资区位优势。
对此他建议,企业一是应科学评估出海区位的地缘政治关系特征,灵活运用友岸、近岸等区位选择策略,尽可能开发多元化海外市场和客户;二是应提升生产经营的本地化水平,努力获得当地政府、客户、合作者的信任和支持;三是中小企业应尽量以“合成营”方式抱团出海;四是应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在跨国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强化与海外市场的连接。此外,不断增强国内“大本营”的实力,持续加强创新能力也极为重要。
阎海峰指出,中国企业出海,最大的薄弱点是跨国经营人才储备不足,海外经营的风险把控和防范能力弱。同时,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政策长期主要聚焦于将外资企业“引进来”,在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方面,政策的供给量、既有政策的服务和支持力度仍然不足。
为更好地迎接“新航海时代”的来临,阎海峰认为,一方面,需要对企业进行系统化、有组织的“出海”培训,高校和相关机构等也要发力为国内企业,特别是全球产业链上的大量中小企业培训跨国经营人才。
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供给,强化支持企业出海服务的生态建设,培育形成中国企业出海生态链、生态圈。如可由政府、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专业院校等共同建立统一的“出海”企业数据库、项目信息库和服务平台体系,以及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跨境金融产品,支持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机构拓展国际网络等。
当谈及上海在引领企业出海新潮向中应有何作为时,阎海峰表示,上海一直是中国开放的窗口,上海自贸区作为高水平开放的试验田,具有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可以针对中国企业出海服务进行大量创新尝试。上海各类跨国经营人才集聚,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高地。而上海本身即是一个全球化的“知名品牌”,理应做好企业出海“桥头堡”,不仅要成为支持中国企业出海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也要创造更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成为出海企业的全球战略总部所在地。
--> |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中企出海观察:上海如何以创新政策供给护领“出海”新潮向?
- 湾区融合再提速深中跨市公交专线客流突破200万人次!
- 纽约爱乐首席小提琴家携手上海交响乐团,展现俄国古典乐辉煌
- 阿斯利康AZN.US扩大在华业务拟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建全球
- 从仿制到创新:东北制药构建“精仿+生物药”双引擎发展格局
- 春耕全面展开,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企业今年新增超过5万家
- 天眼新知 —“睡眠经济” 浪潮:科技赋能与市场规范的协同发展
- 三部门联手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迈向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 美的集团曝光能跳舞比心的人形机器人 我国1年成立19.3万家
- 英伟达GTC 2025大会发布新一代AI芯片Rubin 我国
- AI赋能产业描绘未来新图景,广东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位居全国首
- 文创潮玩市场火爆,超大规模需求与强大制造力双轮驱动产业升级
- 汽车产业开局强劲,新能源板块引领产销双增长
- 乌鲁木齐银行:选举王辉为董事长
- 全国两会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
- 粮食购销活跃,科技驱动全产业链升级迭代
- 让草莓回到儿时味道沪产脱毒原种苗惊艳世界草莓大会
- 连连数字2024年财报:加码全球牌照布局、技术与服务创新投入